1920年建的中国儿童剧场、1955年建的798工厂、原为“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”的友谊医院……日前,北京市规划委、北京市文物局联合公布《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(第一批)》,71处、188栋近现代建筑名列其中。这些建筑原则上不得拆除,建设工程选址应避让。
被保护建筑跨度130多年
北京市规划委副总规划师温宗勇介绍说,北京保存着大量优秀的近现代建筑,但长期以来,这些建筑的保护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。如今,保护优秀建筑已成为迫切任务。
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须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(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1976年“文革”结束)建造,不包括文保单位及文物普查登记单位。
温宗勇表示,优秀近现代建筑的标准为,一方面是要反映社会历史的发展,或与重大历史事件、历史人物有关,比如马寅初的故居;798近现代建筑群,则反映了“一五时期”全面向苏联学习的历史背景;另一方面是反映建筑艺术的发展,或是北京的标志性建筑,如民族饭店、北京长途电话大楼。
今后还将陆续公布名录
温宗勇介绍,确定第一批名录,不但征求了专家的意见,还征求了产权单位和文物部门的意见。在71处、188栋建筑中,近代建筑有20处、39栋,占21%,现代建筑有51处、149栋,占79%;而从地域分布看,海淀区最多,包括了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央民族大学等高校学府。
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王引说,从普查的情况看,这些建筑的现状还是比较好的。温宗勇表示,此次公布的名录只是第一批,今后还将陆续有第二批、第三批。
居民单位不必迁出建筑
温宗勇表示,凡列入本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的建筑,原则上不得拆除。建设工程选址,应该避开优秀近现代建筑。确因公共利益需要不能避开的,应当对优秀近现代建筑采取迁移异地保护等保护措施。
“优秀近现代建筑可以不用进行博物馆似的保护,单位、居民都还可以继续住在建筑里,保护和利用相结合。”温宗勇表示,对于近现代建筑,主要是保持建筑本体、外立面的原貌,内部则可以进行现代化的改造。(人民日报海外版)